Pro-Palestinian protests return to Columbia University
近日,哥伦比亚大学(Columbia University)被削减4亿美元联邦资金的消息引发热议。这一事件不仅让美国藤校的财政困境暴露在公众视野,也对未来国际学生的申请和录取趋势带来深远影响。对于计划送孩子留学的家长们,这一系列变化值得重点关注。
这场风暴不仅是对哈佛、耶鲁、哥大的打击,更可能直接改变未来四年美国高校的招生格局,对所有想送孩子留学的家庭来说,可能是一次“高考改革级”的重大影响!面对这场震荡,名校录取会变得更难,还是反而出现“抄底”机会?本文将全面拆解这场藤校危机对留学生家庭的深远影响!
01 | 美国大学没钱了?学费年年涨,还能破产?!
很多家长会疑惑,美国大学的学费动辄一年十几万美元,为什么还会缺钱?其实,学费只是美国大学收入的一部分,真正支撑这些顶级高校运作的,主要来自五个方面:
1)捐赠基金的投资收益,例如哈佛的基金规模高达415亿美元,每年单靠利息就能赚近10亿美元;
2)附属医院收入,比如宾大、芝大这样的学校,学费收入仅占总收入的1/10,医院才是主要财源;
3)政府财政拨款,这其中就包括像NIH(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)、教育部等提供的科研和教育资金;
4)学费,虽然学费重要,但对大多数藤校来说,并不是最核心的收入来源;
5)企业科研资金,过去科技、医药公司很愿意给大学投钱,现在经济形势不稳,投资也变谨慎。
然而,最近几年,美国大学的钱袋子正在被大幅削减,不仅布朗大学已经面临9000万美元赤字,哥伦比亚大学也直接被砍掉4亿美元拨款,哈佛、耶鲁、约翰霍普金斯等名校更是被点名,将面临数十亿美元的资金损失!这场财政紧缩的风暴,将直接影响博士生、硕士生的招生名额,甚至可能影响本科生录取标准和国际生政策!
02 | “第一刀”砍向科研,藤校损失数十亿!博士硕士遭重创!
特朗普政府的“两把刀”快速收紧藤校的财源,第一刀砍向了科研资金,直接降低NIH对高校提供的“间接费用”报销上限。NIH每年为全美大学提供超过350亿美元的研究资金,但特朗普政府突然宣布,将NIH提供的“科研间接费”报销比例从平均27%-28%直接削减到15%,这意味着像哥大、哈佛、耶鲁这样的名校,将直接失去数十亿美元的拨款支持。
这一政策的影响极为深远,首先,博士生和硕士生的科研经费将大幅缩减,特别是生物医学、医药、基因工程和公共卫生专业,未来招生名额和研究机会可能急剧减少。其次,很多学校将不得不削减实验室预算,甚至裁员、减少人文学科项目,哥伦比亚大学已经宣布,2025年秋季招生中,文理学院博士生名额将削减65%。对于国际生来说,这意味着某些专业的研究生录取竞争将变得更加激烈,但同时,也可能让一些原本不愿意招国际生的项目更加开放,以获取更多自费学生的支持。
03 | 第二刀砍向DEI,录取更看硬实力,亚裔或迎利好?
第二刀砍向了DEI(多元、公平、包容)政策,特朗普政府要求所有高校在月底前清理与DEI相关的项目,否则将面临联邦资金冻结。截至目前,已有12个州直接终止了DEI政策,并开始削减学校的相关经费。例如,圣托马斯大学因为DEI相关项目,已经失去了680万美元的联邦资金支持,而教育部更是直接砍掉了6亿美元用于全美教师培训的DEI项目。
DEI 是 Diversity(多元化)、Equity(公平)、Inclusion(包容性) 的缩写,最初是为了推动种族、性别、性取向等方面的平等,确保少数群体能在教育、就业等领域获得更多机会。
但近年来因“逆向歧视”和“能力不匹配”问题引发争议。特朗普政府强硬打击 DEI,要求高校和机构清除相关项目,否则将失去联邦资金支持,多所大学已开始调整政策。对国际生而言,这可能意味着招生更加看重硬实力,亚裔学生或迎来更公平的竞争环境,但未来几年政策仍可能持续变化,申请者需密切关注趋势,灵活调整策略。
此外,美国司法部也已经削减了总计8.81亿美元的合同,其中1亿多美元直接涉及DEI。对于留学生来说,这个政策可能意味着名校的录取规则发生重大变化。
过去几年,藤校在录取时受到DEI影响,部分优质亚裔和国际生可能因为“多元化”政策而失去一些名额,而现在,学校在招生时会更加看重学生的学术硬实力,而不是为了满足某种多元化配额。
这对于国际生来说,或许是一个新的窗口期,因为未来的竞争将更纯粹地回归到学术成绩、标化成绩和个人能力本身。
04 | 家长们该怎么调整留学策略?
面对这些政策变动,家长们最关心的问题是:藤校会不会扩招国际生?答案是:有可能! 由于政府拨款削减,学校急需更多资金来填补财政漏洞,而国际生的学费普遍比本地生高得多,因此,在研究生招生方面,一些学校可能会增加国际生比例,甚至降低某些项目的录取门槛,以吸引更多自费生。
不过,博士生和部分科研型硕士的招生可能会缩紧,因为这些项目对科研经费的依赖较大,而本科招生方面,大藤校可能会保持稳定甚至微扩国际生比例,以确保学费收入的稳定。但与此同时,学校财政赤字过大可能导致奖学金减少、研究经费紧缩,家长们在选择学校时,一定要关注学校的财务状况,避免选择那些可能影响未来教学质量和资源的大学。
在这样的形势下,家长们需要做哪些准备?首先,硬实力才是王道,随着DEI政策的调整,未来名校录取将更加关注学术成绩、标化成绩、科研背景,因此家长们要帮助孩子提升学术能力,确保在国际竞争中占据优势。其次,选校时要关注学校的财务状况,选择那些依赖捐赠基金收入较多、财务状况稳健的学校,比如哈佛、耶鲁,或者靠附属医院盈利的宾大、芝大,避开那些因财政赤字严重影响招生计划的学校。最后,选对专业至关重要,计算机、商科、工程等实用性强的专业受政策冲击较小,而生物医学、医药、公卫等依赖政府科研经费的专业可能面临招生缩减和资金紧缩。
2025年将是美国留学格局发生重大变化的一年,财政紧缩、科研资金减少、DEI政策被削弱,这些因素都将重新塑造名校录取规则。对于国际生来说,这可能是一个全新的机会窗口,未来招生将更加看重硬实力,竞争可能更加公平透明。